• 兴华琴艺工作室
  • 兴华琴艺工作室 btn-vip 6374朵
    发消息 +加入黑名单 +关注
    弹琴吧实习版主;钢琴教师。
    926 帖子
    16363 粉丝
    5717 关注
    8 乐谱发布
    335 我的收藏

    个人介绍:本人是钢琴教师,开设钢琴课并有偿教学。主教:钢琴、即兴伴奏。 以后在学琴路上有啥疑问可以问我。

莫扎特第24号钢琴协奏曲版本欣赏

社区  >  学琴日记 410906次 6次 2015-08-03 21:59 发自网页
莫扎特第24号c小调钢琴协奏曲耐人寻味,初听甚至感觉它不大像莫扎特,绝对是极品,但又以奇异新颖的结构与强烈的戏剧性对比牢牢抓住听众的心,n多年前第一次听时曾困惑于它的结构,乐队呈示部我找不到按惯例应该出现的第二主题,只有充满悲剧色彩沉重的第一主题和副乐思,听熟了才明了这种结构方式的独创性,莫扎特在齐奏与独奏上给与两个主题以明确的分配,从而让两种情绪在对比上更具挑战性,近而强化作品的戏剧性,两个主题之间尽管还谈不上属戏剧性冲突,但这样鲜明具挑战意味的对比在18世纪协奏曲中绝无仅有。 独创性不仅在第一乐章,后面两乐章同样新颖奇特,第二乐章在曲式上就难定位,回旋曲?不像,极少见在第二乐章写回旋曲,回旋曲一般也不会Larghetto,三段体?但中间明明是两个具对比效果的主题,这样的主题又符合回旋曲的插部性质,而第三乐章则是份量很重的变奏曲,把这样的“重戏码”放在第三乐章在莫扎特钢协中仅此一首,放在整个钢琴协奏曲库中也是皎皎者。 哈斯姬尔第20、24号(法国拉慕鲁管弦乐团~马克维奇)是一张绝版唱片,录制后不久,这位被誉为“莫扎特再世”的天才钢琴家 因意外而身亡。哈氏一生命途多难,疾病缠身,她分别在青年、中年和老年时期罹患硬化病、脑瘤和脊髓炎等大病,特别是青年时期的硬化病,险些让她失去艺术生命,但也不得已将演奏范围缩窄,只能演奏一些对身体力量要求相对小一些的作品,如莫扎特等,由于多次长时间中断演出,留下的录音不多,其中她对d小调20号情有独钟,在为数不多的莫扎特中,此作录了三次。这版第20号与哈斯姬尔惯常风格有所不同,演奏出奇的浑厚凝重,她将莫扎特此作突显的浪漫主义倾向与悲剧色彩完全中和于自己的个性气质中,又从中激发出荡人心弦的沉思悲壮与英武,马克维奇的乐队沉重、浑厚、锐利,如波涛般烘托出哈氏卓而不群的气度,第二乐章给我难以磨灭的印象,只有摆脱了人世间一切纷繁市俗困扰的心灵,才能演奏出这样纯净纯真乐声,这般的安然自贻气定神凝出自哈斯姬尔之手,尤其令人赞叹令人信服。我以为,如果将钢琴家分成伟大与有魅力两种类型,在女性有魅力钢琴家中,阿格里奇算一个,哈斯姬尔算一个,魅力来自种种,而对哈斯姬尔,已不适合用技巧性风格特点来考量,听她就是听那种一尘不染的纯净、雍容高贵的气度与自然而发的神韵。 第24号同样是不可多得的杰作,第一乐章钢琴的温暖沉净与乐队的渲嚣冷酷形成鲜明对照,然后是在钢琴不断感化下乐队的渐归理性,准确解读出作品的本意,这一乐章可谓是多姿多彩,我们同样可以感觉马克维奇把握的多么精到,层次构架色彩,局部与整体,无一不佳,像这样爆炸般的冲撞力与音响感觉在别的版本并不多见,这款唱片的精彩,不仅在哈斯姬尔,同样在马克维奇,平分秋色。第二乐章太精彩!简直是一幅绝美的木管、弦乐与钢琴间的对话图,充满自然与妩媚的魅力,把握如天设地造,三乐章继续着这精彩,两位大师紧紧依托着忧郁的基调,即未在这条线上沉沦下去,也没有高高地昂起头来,而是紧紧贴在这条线上,并不时在阿娜多姿的身影、充满活力的步伐与平直质朴的对话中来回穿梭。此版演奏给我另一印象是真实,声音是真实的、活生生的,你听不出一点靠录音技术“做”的痕迹,不是现场,胜似现场。
最后编辑于 2015-08-03 21:59
tan8.com

评论

(共0条)
我
发表评论

TA发布的帖子